天天热点!“二阳”来了莫慌,六位临床医生教你科学应对

最近身边“二阳”患者逐渐增多,虽然经过“初阳”,人们有了一定经验,但部分人依然对新冠病毒的再次感染充满恐慌。如何面对“二阳”,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六位临床医生,为大家支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苑晓冬:

“前段时间新冠流行率较低,很多人都放松了警惕,甚至在很多公共场所,人们都不佩戴口罩了,随着人体内抗体水平不断下降,二次感染也就来了。”苑晓冬认为,无论“一阳”还是“二阳”,容易发展为危重症的高风险人群都应在医生的判断下及时服用相应药物。面对新冠病毒,要保持警惕,但也不能过度紧张,做好手、口防护,勤洗手、佩戴好口罩,出现问题及时就医,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资料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臧学峰:

目前科室内尚未有因新冠加重入院的患者,前两天有位86岁的老太太因泌尿系感染入院,入院后核酸筛查为阳性,病人稍微有点儿呼吸道症状,但是不严重。身边确实也有“二阳”的朋友,但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有的仅出现低热,总体上比第一次新冠病毒感染要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侯宪如:

“‘二阳’部分人群可能引发结膜炎,这与此前新冠病毒引起结膜炎的情况类似,人们不必过度恐慌,其实就像感冒引起的结膜炎一样。”侯宪如指出,新冠病毒引起的结膜炎一般不需要积极用药,多数情况可自行缓解,如果结膜炎较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的眼部药物,如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徐京杭:

“作为临床一线医生,最近确实感觉到新冠感染的患者又多起来了。”徐京杭表示,存在疾病进展高危风险因素的人,建议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疾病进展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60岁以上;肥胖;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肿瘤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等。无疾病进展高危因素的人,一般不需要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即可,如高烧使用退烧药,浑身酸痛肌肉酸痛用一些止痛药,咳嗽适当使用止咳药。

徐京杭认为,无论是否存在高危因素,注意监测病情都是关键。监测病情应重点观察精神状态好不好、呼吸是否费力等,有条件的家里可以准备指氧饱和度监测仪,检测指氧饱和度。如果出现非常疲乏、精神状态非常差,呼吸很费力,指氧饱和度明显下降等情况中的任一项,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北京老年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吴海玲:

自4月下旬以来,新冠感染的患者逐渐增多。老年人作为新冠高危人群,尤其是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肺部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的这部分老年人,如果出现发热,建议在家自行做新冠抗原检测,早期诊断能够尽早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毒对主要脏器的损伤,降低新冠肺炎的发生几率。

包括新冠在内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要做好两方面的防护:一是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二是管理好双手,注重手部清洁。虽然现阶段新冠病毒感染对于健康的年轻人危害较小,感染后症状不明显或轻微,但是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还应引起注意,他们是发展成重症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尽量避免发展成重症。”李燕明强调,做好防护是应对新冠感染的第一要义,如果不幸发生感染,早治疗至关重要。如果出现以下这些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早就诊。高热:如果温度高于38.5℃,且已超过三天温度得不到有效降低;呼吸困难:有明显的呼吸急促、憋喘的情况;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出现基础疾病加重;出现新的需要引起重视的症状,比如意识状态下降,不能正常进食等。有可能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的人群,一定要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此外,还要加强监测,密切观测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处理问题。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刘旭、张秀兰

校对 赵琳

关键词: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人人印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