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12通碑刻,一座栖身小学的石刻博物馆开门设展|天天快资讯


(资料图片)

翠绿的银杏掩映着青灰的瓦片和朱红的门扉,在北京市东城区,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府学胡同小学内,重修改陈后的府学石学府摇身成为“府学石刻博物馆”,展出现存的12通碑刻。   

5月17日,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府学胡同小学举行藏明清碑刻展开幕式暨府学石刻博物馆课程启动仪式。校长滕亚杰表示,学校一直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责任、使命与担当,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府学模式”。“本次活动就是这一模式的生动体现,石刻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希望能以此为新起点,讲好府学故事,努力打造‘活’的教育博物馆。” 当日,记者了解到,府学石刻博物馆的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碑凝历史 石墨镌华”单元以图文形式介绍我国古代石碑作为文化载体的属性与特点;“储才育秀 崇礼尚学”单元通过时间轴陈列和说明了府学十二通石碑(下马碑、圣旨及学制碑、顺天府儒学贡士题名碑、创置顺天府学田碑、夫子兴学德政碑、顺天府重修儒学记、重修名宦乡贤碑、顺天府儒学题名碑、修顺天府学庙碑、重修顺天府学明伦堂及育贤坊碑、重修顺天府学宫碑、重修顺天文庙碑),并设有传拓互动体验区;“世传善拓 斯文在兹”单元则以图文呈现了现收藏在国家图书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机构的顺天府学内其他仅存拓片的重要碑刻。据介绍,府学石刻博物馆不仅将作为校内博物馆向广大师生开放,还将成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课程实验基地。  

“希望同学们置身其中,全情投入、动脑思考、用心感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价值认同。”滕亚杰在现场表示,府学胡同小学鼓励孩子们参与博物馆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由学生担任馆长、副馆长以及研究馆员。在未来,学校还将建设文庙、双奥特展博物馆,以及府学书院等,与石刻博物馆形成内容丰富、相得益彰、动态灵活的府学教育博物馆体系,有效实现博物馆与儿童之间的联动。  

“作为石刻博物馆的第一任馆长,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做好石刻馆的日程管理,定期维护场馆环境,定期开放,为更多的同学提供参观学习的平台。”府学石刻博物馆学生馆长、四年级学生田千易介绍,石刻馆衍生出了有趣的博物馆课程,包括传拓技艺、碑帖临摹与讲解员课程,“我们一定会用心维护好这座博物馆,让它在府学这座更大的‘活’的教育博物馆中熠熠生辉。”  

开幕式现场,府学石刻博物馆学生副馆长侯源玺围绕工作经验、如何利用校内外资源、学校馆藏碑刻有哪些价值等问题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卢嘉兵对话交流。卢嘉兵娓娓道来,博物馆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场所,这里收藏了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参观博物馆的重点是培养一种习惯和传统,让人们打开眼界去观察,发现人类的真善美;而学校教育的本意就是成人,真正成为大人。” 仪式过后,到场嘉宾们亲临府学石刻博物馆,或驻足碑刻前静静观赏,或倾听小小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述,感受着这座学府的文化风貌。“我们可以让学生参观,也可以对外展览。” 滕亚杰透露,学校计划在非上课时间、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将府学胡同小学的博物馆系列面向社会实名制开放。

关键词: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人人印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