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读:是魏延冒进?还是诸葛亮求稳,子午谷之计为何弃之不用

说起子午谷之策想必是三国迷津津乐道的一段插曲,它围绕着后蜀两位重要军事领导人物的战略思路分歧而展开。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魏延了。


(资料图)

诸葛亮自不必过多介绍,而魏延却因为受到世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其形象被进行了一定的扭曲,最有名的莫过于"头上有反骨"。我们这里不谈三国演义这种"无厘头"的说法,想要弄清楚子午谷之计是否可行,我们需要拨开云雾,弄清楚历史上的魏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魏延的履历

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十魏延传记载:魏延,字文长,义阳人。率领部队跟随刘备入蜀有功,被封为牙门将。可见在蜀汉前期魏延只是一个杂牌将军,在蜀汉内部存在感较差。

魏延雕像

后来,刘备进汉中王,迁都成都,而成都的门户当是汉川,对于这样一个军事重地,当时的蜀汉内部都以为刘备会选择张飞去镇守,就连张飞自己都这么想的。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刘备却提拔魏延都督汉中,领汉中太守,三军震惊。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对于魏延的军事才能,刘备是肯定的;对于魏延的忠心,刘备是放心的。

在一次宴会上,刘备问魏延:现在我老刘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你老魏了,你去任上要怎么干呀?魏延答道"如果曹操举天下之兵而来,我为大王阻挡他进入成都;如果来个小偏将带着10来万人来攻打,我为大王全部歼灭。"刘备拍手大呼称善,众人也都佩服至极。

从以上史料来看,魏延的军事才能是得到大家的认可的,而对于蜀汉的忠心,大耳哥刘备都信任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呀。

故而,在刘备死后,魏延实际已经是蜀汉政权中的三号人物了,位居诸葛亮之下。

武汉魏延雕像

真正的子午谷之计

了解了魏延的实际情况,我们再回过头来谈一谈正题"子午谷之策"。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每随亮出,輙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大意是: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兵,都会请兵万人,希望与诸葛亮分兵,最终在潼关合兵一处,效仿韩信,不被诸葛亮认可。

虽然,记录得很简短,但是结合《三国志》的其他传记也透露出不少信息。请注意"延每随亮出"中这个"每",也可以这么理解,这个计谋魏延已经在诸葛亮面前说了很多次了,其中包含诸葛亮出祁山失败之际。是应该像诸葛亮那样稳扎稳打,还是像魏延这样剑走偏锋呢?

其实,诸葛亮和魏延的分歧是在战略层面上。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蜀汉是弱国,魏国是强国,蜀汉为了生存就需要不断地以攻为守,将"先军政策"发挥极致。这样,虽然蜀汉实力较弱,但通过战争往往可以获得战略上的主动权,再加上东吴孙权的不断袭扰,让魏国陷入顾此失彼的尴尬境地。所以说,三国后期是一只老虎和两头狼的游戏,蜀汉和东吴这两条狼明知道凭借他俩的实力很难打败魏国,但是为了不被魏国吞并,也只能抱团取暖,通过不断骚扰来延长魏国消灭自己的时间罢了。

诸葛亮和魏延作为出色的军事领导人,对于这一点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他俩对于蜀汉的未来,笔者认为两人也是持悲观态度的。

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希望通过现有的这些兵源,扎实地执行"以攻为守"的战略方针,给蜀汉争取更多的存在时间。而魏延要分出去的一万兵源对于蜀汉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去冒险到底值得不值得,这是诸葛亮要考虑的实情。

而对于魏延来说,他已经很清晰地知道了蜀汉的基本盘,长期的相持只会不断地消耗蜀汉的实力,这样的消耗魏国能承受得起,而对于蜀汉这种弱国实难承受。与其这样慢慢的消耗殆尽,倒不如毕其功于一役,以战术上的胜利换取战略上的胜利,这对于一个弱国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

推荐阅读

白苏斋类集

2023-02-09

Copyright   2015-2022 人人印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