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集庆门和集庆路,南京人都不陌生,集庆寓意为“汇集喜庆”。这个喜庆的名字还是南京古称,那么这个古称缘何而来呢?且听慢慢道来。
集庆门,明城墙后开城门
(资料图)
集庆路并非“因门得名”,相反,集庆门这个名字源于集庆路。集庆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后开城门,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明城墙西南段、水西门以南、集庆门大街东端护城河东侧。上世纪90年代初,因南京城市建设和城内交通需要,沟通中华路,拓宽集庆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水西门至中华门之间新辟集庆门,特邀东南大学建筑系潘谷西教授设计建造。集庆门为宋代过梁式城门风格,为四孔方形城门,是南京城墙中第一个偶数门,门洞数为偶数,开中国城门通道之先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集庆门处看见,此处的城墙保存相对完好,但仅有集庆门周边,门内有登墙口,登墙则需要六十元门票。新春之际,集庆门上也挂上了春联,并有秦淮灯会的标识,集庆门下则是集庆路,沿途即可通往秦淮河畔的灯会地——夫子庙。
集庆路,南京古称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罢宣抚司,升建康府(南京)为建康路,设总管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等五县。建康路隶属江淮行省江东道。又外置了江南行御史台(又称行台、南台),监临东南诸省,统领东南各道提刑按察司,治所建康。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掌管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十道的监察事务,其治所设在原南宋建康府府衙内。
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泰定帝封图帖睦尔为怀王,赐皇家黄金印。次年,泰定帝命怀王出京城大都到建康,建康路(南京)成为怀王府所在地。之后,图帖睦尔登基为帝,即元文宗,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冬,改建康路为集庆路,治上元县、江宁县(均在南京市区),下辖上元县、江宁县、句容县、溧水州、溧阳州。图帖睦尔先封怀王是一重喜庆,后由怀王成为皇帝是二重喜庆,“集庆”因此得名。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将集庆路改为应天府,“集庆”这个南京古称就此告一段落。
上世纪30年代,南京城南原有的丝市口、牌楼口、梧桐树、仓门口、仓顶(部分)、九殿祠等地合为一条路,因南京在元朝时期名称为集庆路,取路名集庆路。集庆路东接内秦淮河新桥,西至来凤街口凤游寺。集庆路也是南京老城南的主要道路之一,如今它连接河西新城区和城东老城区,也是许多南京人去秦淮河畔赏灯的必经之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
校对 盛媛媛
关键词: